身為教師檢定舊制的最後一屆,有利有弊
優點在於如果三月檢定沒過,還有六月的第二次機會...
但如果可以,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想一次拚過,對吧!
當時半年的教育實習,我選擇到比較有挑戰的私立小學,
雖然不是學校的正式教師,但實習是最後以學生身分待在校園裡,
我盡可能讓自己在這期間能有多元的學習機會,因此我有接三天的課後班、參與課後運動的社團(羽球)、也會協助老師們進行部分的會議紀錄和行政工作,偶而還是會用到非上班時間。
每天很忙碌、很充實,但真的沒什麼時間唸書...
這時應證了學長姊常說的一句話:「實習根本沒辦法唸書呀!!!」
但事情總是能解套的,每個人時間規劃的能力和方法也不同,
因此我沒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先設定了幾個大目標:
(一)至少要把在師培期間學過的概念快速複習一次(在還印象深刻的時候,複習的效果較快速、容易)
(二)每一科都要唸一點(分散風險的概念),根據自己的能力強弱來分配每科的時間
在上面這兩個原則下,我在1月實習結束前(考試前2個月),我大致上唸完的內容是~
1.國語文-搶救國文大作戰 (大約只唸了一半,先唸自己較弱的部分)
2.數學(我數學差,因此先買了一本國中學測的數學總複習來練習(二手),大概寫了七成)
3.教學原理與制度
(1)教育心理學 張春興教授(快速複習過一次)
(2)教育社會學 (當時上課是用講義,所以我只唸講義)
(3)教育哲學 (沒修過這門課,教哲的相關概念是透過考題的錯題來增加自己的筆記,用筆記來學)
4.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
(1)教學原理 (只看比較重要的幾個章節)
(2)課程發展與設計 (只看修課的講義)
(3)班級經營 (因為考題較生活化,沒有特別看專書)
(4)教學評量 (只看幾個比較重要的章節(信效度、評量的種類、各種評量的特色、重點))
5.兒童發展與輔導
因為我大學唸的是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,研究所讀心諮系,對這科內容比較有把握,所以沒有花太多時間唸這科,我是買何薇玲老師的兒童發展與輔導這本書。
建議準備教檢的考生們,在規劃讀書進度的時候,可以...
第一階段:可以先做3-5年的歷屆考題 (考試前半年)
做考題的優點:
1.從時間遠的慢慢做到最近的考題,你可以掌握大概的出題趨勢 (做了幾年的考題你會發現:近幾年的考題逐漸調整成素養導向,較生活化,但考的內容大概都圍繞幾個重點概念。)
2.分析自己的優、劣勢,評估要怎麼安排各科的讀書內容和進度
(建議大家不要放棄任何一科,即便是弱的科目,當你願意花時間去了解、補足時,在準備過程中,一定會慢慢提升該科的基本能力,那年考的內容,可能就是你會的。但如果都沒去唸,可能就白白失分了。)
備註:很多人會建議做考題的順序要從(近->遠),我覺得都可以,但最重要的是做完題後,要針對自己錯題的狀況作整體的分析和判斷,再來安排對自己有幫助的讀書進度和方法
第二階段:找適合自己的讀書素材(考前3~6個月)
我覺得這點很重要,我之前因為擔心自己會漏看一些重要的內容,上網買了很多二手書、考題、講義,但很多最後都堆在牆角,但都被我冷凍處理...
當書很多,你又沒唸的時候,就會變成另一個焦慮來源...
原則上,我覺得在第一次寫完近幾年的考古題後,就可以針對自己比較不足的部分,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
一個科目,選一本自己讀得下去的書就好,或者講義即可(我的教育社會學、課程與設計主要都是唸講義,但前提是,你對講義的內容很熟悉,講義含括這個科目的重點概念,讀講義和唸專書的效果差不多就可以採用這種方式)
書...絕對沒有看完的一天,可能對一本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概念有印象,接著就得靠寫題目來反覆練習,這時有一本書在身旁,要找資料會比較方便。
第三階段:瘋狂做考題(考前2個月)+快速複習專書、講義
1.當時實習結束,過年那個禮拜也沒辦法唸書,之後真的就是開始勤做考古題,錯題的部分做筆記,如果真的還是對這個概念不熟再回頭翻專書複習,
做考題用紙本或阿摩線上都可以,我之前過線上測驗,但我發現我是紙本需求很強烈的人,因此我以紙本為主,我會在上面直接做錯題筆記,
但我也會搭配線上測驗,座車、要打發時間的時候,用線上軟體方便很多。
2.考前我還是會快速的把之前讀過的內容再閱覽一次 (但這部分我覺得看個人,有考生也是直接用考題做複習)
考前衝刺:看考古題+看筆記
考前一個禮拜,我只唸自己的筆記和看考古題,基本上這些內容都是自己熟悉的,
只是反覆閱讀,讓記憶保留持久一些。
(我考試前還經歷一小段覺得自己是不是準備齊全的自我懷疑狀態,但真的不要太擔心,當自己每天都有一點進度的時候,就是有在前進,要對自己有信心。)
小技巧: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筆記
作筆記雖然很花時間,但真的很值得。
我很喜歡手寫筆記,但這是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,如果時間很趕,也可以用打字的方式印出來。
考試那天,我沒有帶任何的書,就是帶著我的筆記去應考的。因為筆記是自己讀書歷程的紀錄,帶著它感覺很安心。
(我會針對筆記的部分再分享一篇文章。)
準備教檢的過程統整
【選擇題】第一次寫歷屆考題(考前半年)->讀專書,累積基礎知識(考前3~6個月)->寫第二次歷屆考題(考前2個月)(錯題訂正,一定要記錄詳解,也把其他選項查清楚,選項可能會變成另一個題目)->寫第三次歷屆考題(考前密集練習) (這次寫,基本上已經要能快速知道答案是哪一個,以及了解為什麼其他答案是錯的。)+複習重點概念(筆記、專書,對問答題會有幫助)
【問答題】
問答題的準備,我一樣會先透過歷屆考題,來了解大致上的出題方向,
1.考前兩個月,我的練習方式:
先看題目然後腦中思考一下我會怎麼回答,再看阿摩的詳解。
但阿摩的詳解來源很不一,也不一定都正確,必須要自己判斷。接著我會把比較適當的答題方式整理在word裡(畢竟手寫題很多時間,電腦是好幫手)。
2.考前一個月,我的練習方式:
考試前一個多月,感謝學校舉辦了衝刺班,將各科的重點概念幫我們做複習,問答題的部分,也是那時候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才有認真的做手寫練習。
剛開始腦袋沒想法是很正常的,因為還不習慣這個模式,
但即使沒想法,還是要逼迫自己要試著寫下來,先有內容才知道自己哪裡不足、該怎麼調整,
如果你的時間不夠,建議考前還是要選個4~6題來練習,
考前練習是訓練自己的手感和控制時間,
因為考試當下,幾乎沒有太多時間思考,一題平均12~15分鐘內要寫完,必須振筆疾書,有了事前練習,比較容易進入書寫模式。
另外,平常養成看文章的習慣很重要(親子天下、作家專欄、對於重點政策可以反問自己,這個政策的好處、如果是自己要怎麼運用在班級上(例如:推動閱讀、差異化教學、混齡教學...)。
我覺得平時有訓練自己這樣的思維模式,即使考題變了,既定的思維模式仍能幫助你找到解題的方向。
最後,分享我的考試結果
成績落差蠻大的,尤其國語科是早上第一個考科,記得那天非常緊張,導致明明不是太難的題目,但都判斷錯誤 (苦笑......)
所以建議考生們,考前有壓力是正常的,但一定要把心情調整好,考前全力準備,當天就放鬆應考,才能有較理想的表現喔!
教師檢定最重要的是要通過門檻,能順利通過算是放下心中的大石頭,可以往下一步「教甄」努力啦!
以上是我準備的過程,分享給大家,希望對正在準備教師檢定的你/妳有一點幫助,也能找到自己適合的一套讀書方法,加油!